2025-03-30

860Wh/kg的锂电池是怎样炼成的?

分享到:

2025320日,万向一二三举办了以“求索“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,不仅发布了5min能充满电的闪充Ultra电池,发布了能量密度高达860Wh/kg的天距电池,在行业普遍探索的350-500Wh/kg电池的基础上又翻倍了。

那么,这款860Wh/kg的超高比能电池用的是什么技术,其综合性能怎样,能否给新能源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,本文带您分析。

一、860Wh/kg电池解析

由于860Wh/kg的能量密度实在是太高了,在进行分析之前,笔者先是请教了今年最火的Deepseek询问的问题是“860Wh/kg的锂电池采用哪种材料体系可以实现?”。

在其回答中,首先就提到了高容量+高电压的富锂锰基以及S正极。其正极材料大概率是在这两个体系中筛选的。

虽然Li-S电池具备非常高的能量密度,但是其工作电压比较低,在2.0~2.4V左右。而在发布会上,万向一二三展示的安全测试中,明确给出了电池电压在4.6V左右。可见并不是锂硫电池,而是具备更高电压的富锂锰基电池。

在这方面,万向一二三三年前就凭借富锂锰基材料入选了2022年度浙江省“领雁”研发攻关计划。

题目是“高比能高安全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”,基于富锂三元正极和硅氧负极,开发350Wh/kg的车用动力电池。

富锂锰基材料跟目前主流层状三元类似,基本结构是xLi2MO3· (1-x)LiM’O2其中后面的M’就是三元材料Ni/Co/Mn的随机组合,而前面的M主要是Mn,所以这种材料叫做富锂锰基。

x=1时,该材料含有2mol的锂,分子式为Li2MO3就是Li2O·MO2(其中M4价的,可不参与反应),这样就是Li2O的氧化还原反应,而MO2主要起稳定结构的作用,材料理论克容量高达460mAh/g

不过实际上为了实现可逆,是不可能实现2mol锂转移的,一定要增加后面的层状氧化物LiM’O2来进一步稳定结构。

而且富锂锰材料要实现高容量,必须提高上限电压,一般的工作电压范围是2.0~4.8V,平均电压在3.4~3.5V左右。

即便如此,目前主流的富锂锰基材料,其克容量也就300mAh/g左右,按照3.45V的平均电压,正极材料能量密度1035Wh/kg。

要实现860Wh/kg的电池能量密度需要正极材料占比达到83%以上。考虑到常规正极材料的质量占比也就40%~45%83%的质量占比几乎是无法实现的。

不过,重庆太蓝新能源20244月曾经发布过车规级,能量密度高达720Wh/kg的锂金属电池,采用的就是高克容量, 循环富锂锰基正极材料,正极质量占比接近70%(当然要搭配锂金属来实现这个质量占比)

二、富锂锰基材料如何实现超高比能

从前面的分析可知,虽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经实现了720Wh/kg的能量密度,但是要实现860Wh/kg的超高比能,还需要在材料层级的进一步创新。

好在北京大学的夏定国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,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改性,在2018年通过一个单层的Li2MnO3,激活稳定的阴离子氧的氧化还原反应,实现了400mAh/g的可逆容量(对应转移1.6mol的锂,接近常规高镍三元的两倍),能量密度高达1360wh/kg,是锂离子电池锰基富锂正极材料最高可逆容量。

而且放电时电压也比较高,达到了4.6V以上,跟发布会上安全测试的电压吻合(参考2018年发表在先进材料的文章A high-capacity O2-type Li-rich cathode material with a single-layer Li2MnO3 superstructure” )
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400mAh/g的克容量是在非常低的电流密度下实现的,按照10mA/g的放电电流,倍率仅为0.025C。任何增大倍率的放电都会显著降低容量。

如果按照材料层级1360Wh/kg的能量密度,正极材料质量占比只需要63.2%就能实现电芯层级860Wh/kg的能量密度。

这个比值跟此前分析的500Wh/kg硅基电池类似,实现的方式也是接近的。

核心是降低除了正极材料外,其他各种成分的质量占比,例如使用超轻复合集流体,超薄隔膜,超高容量的硅负极或者锂金属负极等。

根据高工锂电的通稿信息,此次万向123发布的天距电池核心就是在正极材料上的创新,包括表面氧空位调控技术,拓宽电压窗口;原子级梯度掺杂技术,提升材料稳定性;以及纳米级包覆技术,有效防止了材料与电解质发生不良反应。

整体来看,这些都是按照富锂锰基材料高电压释氧,进而跟电解液发生反应导致容量快速衰减而做的优化。

所以除了正极材料外,电解液本身也做了优化,通过组分优化,不仅能耐高压,还能捕获活性氧,保证电池稳定。

同时,独特的电解质溶剂化结构设计,也确保了电池在宽温域内的正常工作。

在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下,电池容量仍能保持在80%以上;在60度的高温环境下,容量保持率达到100%(这些性能对层状正极而言没啥太特别的)。

不过负极材料到底是什么,发布会上没有更多的信息,可能是锂金属,也可能是超高比能的硅负极。

如果是硅负极的话,现在硅碳用流化床工艺的比较普遍,有设备需求的可联系山东贝亿特。

应用方面,从发布会上展示的照片可知,这是一款软包电池,尺寸并不大,容量估计在20Ah以内,且应用场景就没说是新能源汽车。

万向主要做的是60V以下的低压电池,所以这款电池主要应用领域是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(是真的无人的,那种比较轻的无人机,不是载人的eVTOL)。

相较于现有技术,860Wh/kg的天距电池可将低空飞行器的续航效能提升高达200%,核心还是打破续航边界。

300次的循环寿命也只能在电池成本占比比较低的领域来应用,并不适合新能源汽车。

     小结:860Wh/kg的超高比能量的电池,采用的并不是大家熟悉的锂硫电池,而是基于超高克容量的富锂锰基电池,跟去年太蓝新能源发布的720Wh/kg锂金属电池异曲同工。

不过这款电池的循环寿命只有300次,而且需要在超低倍率下才能发挥860Wh/kg的比能量,估计前期衰减也会很快。且大容量电池的安全性能未知,初期只会在无人机上示范应用,在新能源汽车上不会掀起太大的涟漪。


上一篇:整合可变形基质和亲锂位点,打造稳定且可拉伸的锂金属电池
下一篇:ION无压缩、无负极多层固态电池生产取得突破,引领未来电池技术

在线咨询

服务热线

咨询电话: 0755-28909182 13824381687

官方微信